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计作品 服务中心 名片纸样 名片常识 付款方式 送货方式 联系我们
     
 

我们

精通设计及印刷 深刻理解商业运作

重视设计品质 拥有众多领域的聪明才智

乐意为您提供精美而实用的设计服务和印刷服务

客戶嘉奖

我们非常满意贵公司的设计和印刷、平面设计及网页设计服务及感谢您们一直以来对我们的支援。我们会极力把贵公司推荐给我们的朋友及客户

上海全速科技有限公司

 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: 78576805
印刷价格
业务流程
问题总汇
品质处理
 

印刷分类

名片印刷    传单彩页
数码快印    会员制卡
样本画册    联单表格
信封印刷    信纸印刷
档案纸袋    封套印刷
贺卡喜帖    菜谱菜单
不干胶签    台历挂历
手提纸袋    写真喷绘
黑白书刊    C D 封套
     
 
  贺卡喜帖印刷
 
1000张彩色贺卡印刷1元/张
贺卡用纸:250克铜版纸
贺卡尺寸:142×210mm
贺卡数量:1000张
贺卡价格:1000张贺卡每张1元
付款方式:支付35%定金(限500元以内,超过须支付全款方可发货)
送货方式:快递送货(全国主要城市)
交货时间:提交订单后3-4天送到(全国主要城市),印刷时间24小时
备注
客户需提供可印刷电子文件,如需贺卡设计,贺卡制作加收200元;
贺卡后加工可选择:过胶、折页、打针孔、烫金、烫银、击凸、啤异型、局部上光等。

尺寸\数量
200份
500份
1000份
2000份
142×210mm
500
600
1000元
1300元
285×210mm
1000
1200
2000
2600
210×90mm
400元
600元
800元
1200元


贺卡印刷制作的历史:

起源西汉,唐太宗用贺卡给大臣拜年,每到新年和春节,上至国家元首,下至寻常百姓,都有向亲朋好友寄送贺卡的习惯。贺卡这一特殊的祝福介质,究竟是何时诞生的,为何会流传至今,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。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强调“礼”,礼曾是中华文化的精髓。礼节中的许多内容是靠形式来表达的,比如贺卡。在个人重大事情或公共节日前呈送贺卡,一来形式庄重,二来提早通报对方,与人与己均为方便。故汉朝以来,贺卡作为传统形式一直延续保留,只是名称有所变化。贺卡印刷初期叫“名帖”,以介绍自己为主,西汉称之“谒”,今天贵宾相见还在说“拜谒”,东汉后叫“名刺”,名刺一词日本至今仍在使用,就是我们常用的名片。凡事先通报自己是尊重对方的必须,今天的社会有时并不注意这些传统了。

唐宋以后,贺卡的名称及功能有所进步,称为“门状”或“飞帖”,到了明清,又叫“红单”、“贺年帖”等等,听着名字就知功能越来越世俗化,文人之间以文雅逐渐远去。原因其实简单,古代教育不够普及,识文断字的人少,贺卡最初都是在达官贵人之间传递,起点颇高,进入商业社会,贺卡就多了一份热情,少了一份酸腐。据说唐太宗李世民过年时,用赤金箔做成贺卡,御书“普天同庆”,赐与大臣。由于这一形式由帝王发明,迅速在民间普及,不过民间没有皇家那么奢侈,不敢使用金箔,改用梅花笺纸,竖写,右上端为受贺者官讳,左下端为贺者姓名,传说南宋人张世南在著作中记载他家曾藏有北宋名家黄庭坚、秦观等人的贺卡,这绝对是一份精典收藏,如保留至今天也应该是价值连城的国宝了。

说来非常有意思,名帖贺卡一类原是本人亲自呈送,以示郑重。但到了宋朝,商业气息浓厚,人们也日渐繁忙,故不能亲送者,派仆人呈送,逐渐形成风俗。这样的好处是一人可以多送,如亲自前往,所送数量极为有限,朋友多的人恐有失礼;派人呈送,好处多多,省去主人之间见面的繁文缛节,效率大大提高。

明清时期,呈送贺卡名帖等更有一套礼仪,按规定仆人不能亲自用手呈送贺卡,故发明了拜匣,即拜见时仆人所持匣盒,呈长方形,大小正好容纳贺卡名帖,见主人后,仆人不能直拉用手持卡或帖,必须打开拜匣,让主人取出。大户人家会制作自用拜匣,我就藏有明清紫檀黄花梨拜匣多个,其中清代红木制作的《福臻堂赵》的拜匣,制做精良,显示了赵家主人不凡的身份。   贺卡的商业性邮递也从宋代始。张世南的《游宦纪闻》中载,每逢冬至、元旦年节,“凡在外官,皆以状至其长吏”,这应该是邮政作为贺卡的信使最早的记载了。

由于贺卡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往,而此种交往又往往以短句表达,比如宋代常写“敬贺正旦”,今天一看亦言简意赅,久而久之,贺语就出现了程式化,讲究喜庆,互送吉语,传达人们对生活的期冀与憧憬。 观复博物馆每年都以文物作背景,注重当年生肖的文物表达。久而久之,收集一套生肖文物贺卡,也是很好的一个收藏。今年时逢牛年,观复博物馆携金牛贺岁,祝和全国人民牛年大吉。
情人节(圣瓦伦丁节)贺卡是历史最悠久的贺卡。早在古罗马每年2月15日牧神节这一天,姑娘们怀者羞涩和喜悦的心情把表达爱情的祝词放在一个盒子里,然后由全城的小伙子来抽签,抽到哪位姑娘的贺词,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向那位姑娘大瞻求爱。姑娘们放在盒子里的祝词可以说是最早的情人节贺卡了。  七夕情人节贺卡

中国情人节叫七夕节又称为“乞巧节”,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。相传,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,是天上“织女”与“牛郎”相会之时。“织女”是一个美丽聪明、心灵手巧的仙女,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,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。

在中国,人们在七夕那天也会送相爱的人贺卡,尤其是自己亲手制作的,这样的礼物很真诚又很独特。 1840年,美国商人埃丝特·A·霍兰德开始把情人节贺卡作为商品大规模生产。第一年就赢利5000美元。可见贺卡几乎从诞生之日起便大受人们青睐。
编辑本段圣诞节卡

而且前西方最流行的贺卡——圣诞卡产生得较晚。该卡第一批设计是于1843年出自英国一位画家约翰·C·霍斯利之手 1842年的圣诞节,英国的传教士蒲力治,用一张卡片,绘了一幅耶稣诞生的图画,并且写了两句:「祝您圣诞快乐,新年平安。然后把这张卡片,寄到远在非洲传教的好友。亨利考尔爵士  圣诞节卡

看到以后,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,就请画家毛厄里设计制作了一张卡片,赠给一位亲近的友人。据说这张圣诞卡画的是一幅美丽的家庭圣诞欢乐图,在画的一角,还写着:「祝您有个快乐的圣诞节,和愉悦的新年。

1843年,在英国有个叫亨高尔的十多岁青年,在一家雕刻店当学徒。圣诞节时,他因为忙,没时间给家人和朋友写信道贺,便切了一些白纸片,请一位很有名的画家,画上一家人坐著欢度圣诞的情形,又在纸片中央写着祝贺词:『恭祝圣诞,并贺新年!』寄给亲友。以后他又和那位画家合作,按照原样印了一千张,除了他们自己留著用一百张之外,其余的都以一先令的价格卖出。从此以后便有了圣诞卡。

相传圣诞卡始于1844年。当时,英国维多利亚女皇和阿拔太子在伦敦的温莎堡里庆祝圣诞节,邀请王族儿童入宫参加宴会,请柬上印有祝贺的词句。欧洲人从此纷纷仿效,用这种写上祝贺词的卡片来互相祝贺圣诞和新年。1864年,英国的阿尔巴特亲王特别推广这件事,就印制了一千张圣诞图画的圣诞卡,开始发售。到一八六五年,印刷的圣诞卡,大量销售了。首先是由德国绘画彩  圣诞节卡色的石版工厂印制以后,运送到英国去,正式发售。再从英国传到世界的各地,于是寄送圣诞卡的风俗,渐渐流行起来。

1874年,美国当时大名鼎鼎的印刷权威、德国移民路易斯·波朗先生在马萨诸塞印刷圣诞卡,一张张精美别致的卡片立即吸引了人们,赢得了大众的喜欢。如今,全世界每年要消费在贺卡上千亿张,销售额已经达到了两千亿美元。贺卡的制作工艺也越来越丰富多彩,贺卡的新种类更是层出不穷。新的贺卡辅助工具也越来越多。列如:印章粉,印台,花边剪刀,热风枪等等。

到了二十世纪初,普遍风行,不论是不是基督信徒,以圣诞卡向亲友祝福,和恭贺新年。并由此派生出比较非宗教化(或者说东方化)的“贺年卡”----究其原因:西方人过圣诞便算作‘过年’了,与东方人一节归一节有区别。

我国贺年卡的来历,也是有渊源的。早年,官场中人或社会仕绅,在新年伊始,职位或辈份低的,会向年长或位高的登门拜年。如果主人不在,或家有贵宾不便会客,拜年的人,便留下红色名片(或印红字者),上有「登府拜年恭贺新禧」的字样,以表亲自上门拜年之意。(是否有寄送贺年卡的事,没有考据。)这是我国最早的贺卡

贺卡在我国的使用由来已久,在古代,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问候的习俗。宋人周辉在《清波杂志》中说:“宋元佑年间,新年贺节,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。”当时士大夫交游广,若四处登门问候,既耗费时间,也耗费精力,因此有些朋友他们就不亲自前往,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两寸宽、三寸长,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、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。

第一张贺卡的产生可能在很久远的过去,我们已经无从稽考。近代意义上的贺卡首先发端于圣诞卡的印制,随后不断发展,出现了各种节日贺卡,其中中国邮政推出的自创型贺卡以及相继推出的植物贺卡,刺绣贺卡等都给传统贺卡注入了新的内容。很多公司也推出了贺卡的在限定制,满足人们对个性及独特性的追求。

但是由于传统纸质卡片,其材料多为高档木浆纸,而生产这种纸消耗最多的就是木材资源。在提倡低碳环保的今天,传统的贺年卡在与现代的网络技术融合后,又在虚拟的社会里,创造了自己新的辉煌-----电子贺卡(E-card)。电子贺卡相当于是电子贺卡以其快速便捷,节约环保的特点,迅速成为一种时尚。

 
  上海前纳公司 版权所有 上海市长宁区金钟路658弄10号310室 电话:021-62822561 沪ICP备09054071号-2 网站维护:C-DESIGN
在线客服系统